歡迎來到 安智生醫官網

服務時間 :
免付費服務專線 : 0800-271-271

治療方式

乳癌的治療需要腫瘤外科、病理科、腫瘤內科與放射腫瘤科專科醫師共同診斷與治療,乳癌期別是影響治療方式的主因,若癌細胞擴散,則需更多治療。但也有其他重要因素會影響治療選擇,如:

  • 腫瘤細胞本身有無荷爾蒙接受體(hormone receptor)
  • 腫瘤細胞本身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(HER2)含量
  • 病人本身健康狀況與個人喜好

因此需與醫師詳細討論使用何種方式治療,治療方式對於病情的未來發展影響甚大。以早期乳癌來說,精準醫療時代的治療流程及治療方式如下:

早期乳癌治療流程

根據NCCN Guideline及台灣乳房醫學會BCST共識會議書面記錄建議:

  • ER(+)Node(-)HER2(-)的病人如能以基因檢測證實低復發風險,則可考慮不做化療。
  • 如1-3 Node(+)ER(+)HER2(-)的病人,能以基因檢測證實低復發風險,則可考慮不做化療。
  • 可以考慮使用GnRH analogue治療停經前、高復發風險(包含小於40歲、Node(+)、T1c或以上且具備危險因子如G3或基因檢測高風險或IHC4定義為intermediate risk或以上),但未接受過化療的患者。

乳癌基因檢測已經成為早期乳癌復發風險評估標準之一。

手術治療

早期乳癌通常都可以藉由手術切除,常見方法如下:

乳房保留術與前哨淋巴結切片:通常用於小於2公分,切除範圍較小的腫瘤,常需搭配術後放射治療,以減少未來局部復發風險。手術中會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,若切片結果為陽性,則須再進行腋下淋巴結切除。

改良式乳房切除術併乳房重建術:切除整個乳房與腋下淋巴結,保留胸大肌以進行乳房重建手術。

手術治療常見副作用:

  • 暫時性肌肉強度降低與活動受限
  • 神經受損:手臂、肩膀、胸部之麻痺和刺痛
  • 淋巴循環受阻:上肢腫脹

手術後放射線治療

通常在手術切除後予以放射線治療,可降低未來局部復發風險。

放射線治療是利用高能量放射線破壞、阻止癌細胞生長。通常於術後進行5~6週,每週5天的治療。目前建議使用術後放射線治療的族群如下:

  • 腫瘤侵犯超過4個淋巴結
  • 腫瘤侵犯靠近淋巴結的周圍組織
  • 腫瘤大於等於2公分
  • 手術切除邊界不完全,可能還有殘餘癌組織

放射線治療常見副作用:

  • 疲倦
  • 皮膚紅、乾燥、敏感和發癢
  • 增加未來發生心肌梗塞與二次肺癌機會

手術後化學治療

通常在手術切除後,還會予以化學治療,可降低未來殘餘癌症發生遠端轉移的機會。化學治療是利用毒殺細胞的藥物,造成癌症細胞死亡,也可能同時傷害到部分正常人體細胞,造成一些副作用。

治療通常會合併使用多種化學藥物,依據幾種不同亞型乳腺癌類別,有不同建議藥物組合:

  • 荷爾蒙接受體(Hormone receptor:ER/PR)陽性或陰性
  • 人類表皮第二型受體(HER2)陽性或陰性
  • 荷爾蒙接受體與人類表皮第二型受體皆陰性
  • 腫瘤大小

化學治療常見副作用:

  • 短期副作用:噁心、嘔吐、掉頭髮、腹瀉、口腔炎、感染、出血或貧血等
  • 長期副作用:二次癌症、心臟毒性、早期停經、不孕或意識改變等

荷爾蒙治療

用於荷爾蒙接受體陽性者,諾瓦得士錠(Tamoxifen)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藥物。

其副作用極少,偶爾臉潮紅、陰道分泌物或出血。但少數長時間使用,會造成未來靜脈血栓或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,故建議不要使用超過5年。

即使有上述多種治療方式,但因先前的檢驗工具無法判斷哪些病人容易復發、需於術後進一步治療,常使醫師在擬定早期乳腺癌治療決策時面臨困境。而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(systemic review)可以瞭解,接受手術治療後,僅10~15%的病人再從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得到好處[1],說明了其餘病人其實承受了不必要的治療及副作用。

幸運地,由於癌症基因分子生物學的進展,現在已有基因診斷工具,可協助醫師找到最適合每位病人的治療方式。針對不同病人,量身打造治療策略,即是所謂的個人化醫療/精準醫療。


※ 參考資料 [1]

  • 70-Gene Signature as an Aid to Treatment Decisions in Early-Stage Breast Cancer
  • First Results From MINDACT Confirm the Benefit of Genomic Profiling